国内女人喷潮完整视频,免费看三片在线播放,国产人妻互换一区二区水牛影视,最新吃瓜爆料免费观看

收藏萬通
登錄
免費注冊
移動網(wǎng)站
Hi,歡迎來到,萬通商務(wù)網(wǎng)
消息
管理中心
網(wǎng)站導(dǎo)航

甘蔗

甘蔗,(學名:Saccharum officinarum英文名:Sugarcane)甘蔗屬,多年生高大實心草本。根狀莖粗壯發(fā)達。稈高3-5(-6)米。中國臺灣、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四川、云南等南方熱帶地區(qū)廣泛種植。甘蔗適合栽種于土壤肥沃、陽光充足、冬夏溫差大的地方。
甘蔗是溫帶和熱帶農(nóng)作物,是制造蔗糖的原料,且可提煉乙醇作為能源替代品。全世界有一百多個國家出產(chǎn)甘蔗,最大的甘蔗生產(chǎn)國是巴西、印度和中國。甘蔗中含有豐富的糖分、水分,還含有對人體新陳代謝非常有益的各種維生素、脂肪、蛋白質(zhì)、有機酸、鈣、鐵等物質(zhì),主要用于制糖,表皮一般為紫色和綠色兩種常見顏色,也有紅色和褐色,但比較少見。
甘蔗
形態(tài)特征
甘蔗是一種一年生或多年生熱帶和亞熱帶草本植物,屬C4作物。甘圓柱形莖直立、分蘗、叢生、有節(jié),節(jié)上有芽;節(jié)間實心,外被有蠟粉,有紫、紅或黃綠色等;葉子叢生,葉片有肥厚白色的中脈;大型圓錐花序頂生,小穗基部有銀色長毛,長圓形或卵圓形穎果細小。

甘蔗是多年生高大實心草本。根狀莖粗壯發(fā)達。稈高3-5(-6)米。直徑2-4(-5)厘米,具20-40節(jié),下部節(jié)間較短而粗大,被白粉。葉鞘長于其節(jié)間,除鞘口具柔毛外余無毛;葉舌極短,生纖毛,葉片長達1米,寬4-6厘米,無毛,中脈粗壯,白色,邊緣具鋸齒狀粗糙。圓錐花序大型,長50厘米左右,主軸除節(jié)具毛外余無毛,在花序以下部分不具絲狀柔毛;總狀花序多數(shù)輪生,稠密;總狀花序軸節(jié)間與小穗柄無毛;小穗線狀長圓形,長3.5-4毫米;基盤具長于小穗2-3倍的絲狀柔毛;第一穎脊間無脈,不具柔毛,頂端尖,邊緣膜質(zhì);第二穎具3脈,中脈成脊,粗糙,無毛或具纖毛;第一外稃膜質(zhì),與穎近等長,無毛;第二外稃微小,無芒或退化;第二內(nèi)稃披針形;鱗被無毛。染色體2n=60,80,90(Bremer,1931),68(Kuwada Y.,1915),80 (Price,1958)。

生長習性
甘蔗為喜溫、喜光作物,年積溫需5500℃-8500℃,無霜期330d以上,年均空氣濕度60%,年降水量要求800-1200mm,日照時數(shù)在1195小時以上。

根據(jù)甘蔗生長、產(chǎn)量形成以及糖分含量與氣候的關(guān)系,提出以日平均氣溫≥20℃的活動積溫和限制甘蔗能否越冬和長年生長的主要限制因子的年極端最低氣溫(Tm)作為甘蔗氣候區(qū)劃指標,劃分為以下四個甘蔗種植氣候區(qū):

1、積溫在5000 ℃以上, Tm ≥-2℃為最適宜種植氣候區(qū);

2、積溫在4000-5000 ℃, -5℃ ≤Tm ≤-2℃為適宜氣候區(qū);

3、積溫在3000-5000 ℃, -5℃ ≤Tm ≤-2℃為次適宜氣候區(qū);

4、積溫≥3000-4000 ℃, -8℃ ≤Tm ≤-2℃為可種植氣候區(qū)。

這四個甘蔗種植氣候區(qū),都集中在中亞熱帶、南亞熱帶和熱帶季風氣候區(qū)中。其中最適宜種植氣候區(qū),基本上都位于北緯24°以南。

地理分布
甘蔗的分布主要在北緯33°至南緯30°之間,其中以南北緯25°之間,面積比較集中。甘蔗原產(chǎn)于印度,現(xiàn)廣泛種植于熱帶及亞熱帶地區(qū)。甘蔗種植面積最大的國家是巴西,其次是印度,中國位居第三,種植面積較大的國家還有古巴、泰國、墨西哥、澳大利亞、美國等。

中國的主產(chǎn)蔗區(qū),主要分布在北緯24°以南的熱帶、亞熱帶地區(qū),包括廣東、臺灣、廣西、福建、四川、云南、江西、貴州、湖南、浙江、湖北、海南等南方12個省、自治區(qū)。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的蔗糖產(chǎn)區(qū)迅速向廣西、云南等西部地區(qū)轉(zhuǎn)移,至1999年廣西、云南兩省的蔗糖產(chǎn)量已占全國的70.6%(不包括臺灣省)。隨著生產(chǎn)技術(shù)的發(fā)展,在中國大陸的中原地區(qū)也有分散性大棚種植(如河南,山東,河北等地)。

主要品種
甘蔗按用途可分為果蔗和糖蔗。

按外表形狀也可以分為甘蔗"黑金剛"、甘蔗"黑青剛"和甘蔗"白玉蔗"。

果蔗是專供鮮食的甘蔗,它具有較為易撕、纖維少、糖分適中、莖脆、汁多味美、口感好以及莖粗、節(jié)長、莖形美觀等特點。

糖蔗含糖量較高,是用來制糖的原料,一般不會用于市售鮮食。因為皮硬纖維粗,口感較差,只是在產(chǎn)區(qū)偶爾鮮食。

栽培技術(shù)
整地、開植蔗溝

1、整地:

整地是為甘蔗生長提供一個深厚、疏松、肥沃的土壤條件,以充分滿足其根系生長的需要,從而使根系更好地發(fā)揮吸收水分、養(yǎng)分的作用。同時, 整地還可減少蔗田的病、蟲和雜草。

深耕是增產(chǎn)的基礎(chǔ)。甘蔗根系發(fā)達,深耕有利于根系的發(fā)育, 使地上部分生長快,產(chǎn)量高。深耕是一個總的原則和要求。具體深耕程度必須因地制宜,視原耕作層的深淺,土壤性狀而定,一般30厘米左右。深耕不宜破壞原來土壤層次, 并應(yīng)結(jié)合增施肥料為宜。

早耕能使土壤風化,提高肥力。所以,蔗田應(yīng)在前茬作物收獲以后,及時翻耕。早耕對于稻后種蔗的田塊更為重要。

2、開植蔗溝

開植蔗溝使甘蔗種到一定的深度,便于施肥管理。

常規(guī)蔗溝:

蔗溝的寬窄、深淺要因地制宜,一般是20厘米左右深,溝底寬20-25厘米,溝底要平。

抗旱高產(chǎn)蔗溝:

環(huán)山沿等高線開溝,深溝板土鎮(zhèn)壓,溝深40厘米,溝底寬25厘米,溝心距100厘米,用下溝的溝底潮土覆蓋上溝的種苗。覆土6.6厘米,壓實。

施肥

甘蔗生長期長,植株高大,產(chǎn)量高。所以在整個生長期中, 施肥量的多少是決定產(chǎn)量高低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甘蔗的需肥量大,肥料在甘蔗生產(chǎn)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正確掌握施肥技術(shù),做到適時、適量,而又最大限度地滿足甘蔗對肥料的需要,有著重要的意義。

1、甘蔗的需肥量:

據(jù)研究,每生產(chǎn)1噸原料蔗,需要從土壤中吸收氮素(N)1.5-2公斤, 磷素(P2O5)1-1.5公斤, 鉀素(K2O)2-2.5公斤。

2、甘蔗各生育期對養(yǎng)分的吸收:

甘蔗各生育期對養(yǎng)分吸收總的趨勢是苗期少,分蘗期逐漸增加,伸長期吸收量最大,成熟期又減少。

3、施肥原則:

根據(jù)甘蔗在不同生育期的需肥特征,制定出的施肥原則是:"重施基肥,適時分期追肥"。如果只施追肥,而不施基肥,則甘蔗容易長成:頭重腳輕,上粗下細,容易倒伏。反之只施基肥,不施追肥,則后勁不足,形成"鼠尾蔗",影響產(chǎn)量。

重施基肥:

肥料主要是有機肥、磷、鉀化肥和少量氮素化肥,磷肥和鉀肥主要作基肥施用,因為甘蔗對磷肥的吸收主要是在前中期。而且磷肥在土壤中的移動性小,需要靠近根部才易被吸收。甘蔗對鉀肥的吸收也主要是在前中期(占80%左右)。 而且蔗株在前中期吸收的鉀素可供后期所需。所以鉀肥宜早施,量少時作基肥一次施用,量多時,拿一半作基肥,另一半在分蘗盛期或伸長初期施用。

分期追肥:

按照甘蔗的需肥規(guī)律,追肥的施用原則可概括為"三攻一補、兩頭輕、中間重"。"三攻"就是攻苗肥、攻蘗肥、攻莖肥。"一補"就是后期補施壯尾肥。"兩頭輕"指苗期、伸長后期施肥量要少,"中間重"指伸長初期施肥量要多。

下種

1、精選種苗

塊選:

選擇大田生長較好,沒有病蟲危害(尤其是綿蚜蟲)的新植蔗作種。因為新植蔗生長后勁足,蔗梢中可溶性養(yǎng)分較多,蔗芽萌發(fā)力強。如果種苗不足,也可留宿根蔗作種。選好留種田后,應(yīng)加強甘蔗生長后期的水肥管理, 使蔗梢吸收充足的水分和養(yǎng)分,有利于播種后蔗芽萌發(fā)生長。

株選:

在砍收時進行株選。選擇直立、莖粗、未開花的蔗株作種;剔除混的品種,以保證良種的純度。

留種長度:

根據(jù)需要而定。種苗充足的留梢頭苗30-50厘米; 種苗欠缺的留半莖作種;需要進行加速繁殖的良種則留全莖作種。留梢頭苗作種時, 應(yīng)把生長點(俗稱蛋黃)砍去,以免堆放期間生長點繼續(xù)生長, 消耗養(yǎng)分或下種后只是頂芽芽長出1苗,其它的蔗芽生長受到抑止,不能萌發(fā)成苗。

2、砍種

單芽苗、雙芽苗和多芽苗:種苗由于含蔗芽數(shù)目的不同而有單芽苗、雙芽苗和多芽苗之分。生產(chǎn)上普遍采用雙芽苗,很少采用單芽苗和多芽苗。

多芽苗:由于"頂端優(yōu)勢"的關(guān)系,一般上位芽先萌發(fā), 上位芽萌發(fā)后會誘發(fā)生長素的產(chǎn)生,對下位芽的萌發(fā)起抑止作用。導(dǎo)致萌芽不整齊。這種現(xiàn)象,芽數(shù)越多越嚴重。

單芽苗:雖然不存在"頂端優(yōu)勢"的影響,但由于芽的兩端都有切口,易干旱失水和受病蟲危害,也很少采用。

雙芽苗:由于"頂端優(yōu)勢"的影響不象多芽苗那樣嚴重, 且種苗中間有一個完整的節(jié)間,不象單芽苗那樣容易失水和受病蟲危害。萌芽率高,萌芽比較整齊。因此生產(chǎn)上普遍采用。梢頭苗的節(jié)間短,芽較密,可采用3-4個芽為一段。

砍種方法:從芽下部節(jié)間2/3處砍斷,因為蔗芽萌發(fā)所需水分和養(yǎng)分首先是由芽的下部節(jié)間供給的?卜N時,芽向兩側(cè),一刀斷,不要砍裂蔗種。

3、種苗處理

包括曬種、浸種消毒和催芽。目的是提高萌芽率,加快萌芽速度,減少病蟲害。用儲藏過一段時間的蔗莖或中、下段蔗莖作種時,種苗處理尤其重要。

曬種:

新鮮種苗含水量高,需要曬種。曬種時先把較老的葉鞘剝?nèi)?留下嫩的葉鞘,陽光下曬2-3天。曬種可以提高溫度,促進酶的活動,加速種苗內(nèi)蔗糖分的轉(zhuǎn)化,增強呼吸作用,打破種苗的休眠狀態(tài),促使種苗盡快萌發(fā)。

浸種:

浸種使種苗吸收充足的水分使種苗從相對休眠狀態(tài)轉(zhuǎn)化為活動狀態(tài),促進種苗的萌發(fā)。生產(chǎn)上主要采用清水浸種和石灰水浸種兩種方法。清水浸種以流水為好, 常溫下浸1-2天。方法是把整捆的蔗種放入清水中浸1-2天后,撈起,剝?nèi)~、砍種。

石灰水浸種用2%的濃度,浸12-24小時, 莖基部的種苗浸種時間可延長至36-48 小時。總的原則是:種苗嫩,溫度高時浸種時間短些,種苗老,溫度低時,浸種時間長些。石灰水浸種能夠殺死部分粉介殼蟲和病菌,兼有消毒作用。

催芽:

催芽方法較多,蔗區(qū)一般采用堆集法和堆肥法兩種。 堆集法是把種苗堆集在一起,靠自身發(fā)熱來提高堆內(nèi)的溫度,從而促使種苗萌發(fā)。效果較好的是堆肥法,具體做法是:選擇背風、向陽、靠近水源的地方, 先鋪上一層大約10厘米厚的半腐熟的廄肥, 然后放一層20-25厘米厚的種苗,接著放一層廄肥, 再放一層種苗,如此堆3-4層,堆高大約1米,堆長和寬大約1.3米,在堆的四周蓋一層10厘米厚的廄肥,再用稻草、蔗葉、泥漿或塑料薄膜覆蓋, 以保持堆內(nèi)的溫度。堆肥濕度控制在手握不成團為度。封堆后需要經(jīng)常檢查堆內(nèi)的溫濕度,溫度控制在3 0℃左右,即用手摸感到熱乎但又不燙手為度。催芽程度以"根點突起,芽呈鸚哥嘴狀"即可。注意避免"胡須根",催芽所需時間大約是3-5天。催過芽的種苗,下種時蔗田要保持濕潤,如果土壤干旱, 已萌發(fā)的根和芽會失水干萎,出苗率反而降低。

4、下種期

依下種期的不同而分為春植(立春-立夏)、秋植(立秋-立冬)和冬植蔗(立冬-立春),我省大部分為春植蔗, 滇西南蔗區(qū)有一部分秋植蔗。

春植蔗的下種期:一般表土10厘米內(nèi)的溫度穩(wěn)定在10℃以上即可下種。

適期早種,是保證甘蔗高產(chǎn)的重要措施。早春季節(jié)溫度相對低一些, 種根先于蔗芽萌發(fā),為幼苗的前期生長打下了基礎(chǔ)。同時,早種能夠早生快發(fā), 充分利用高溫多濕的生長季,延長生長期,增加株高和莖粗,為高產(chǎn)創(chuàng)造條件。

5、種植密度

種植密度與甘蔗產(chǎn)量有密切的關(guān)系。如種植過稀則有效莖數(shù)少,產(chǎn)量不高; 過密則株弱莖細,死莖增多,蔗糖分低,畝產(chǎn)糖量也不高,因此需要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的原則是"依靠母莖,充分利用早期分蘗"。 因為母莖和早期分蘗的成莖率高(分別占有效莖數(shù)的70-80%和20-30%),單莖重,糖分高。

下種量是合理密植的具體措施。下種量的多少要因氣候、 品種和栽培技術(shù)因地制宜確定。一般來說,氣溫高,水肥條件好的,下種量可少一些,反之則多一些;莖細、直立的品種可密一些,反之則稀。

折疊田間管理

1、查苗補苗

保證全苗是獲得高產(chǎn)的條件之一。但是往往由于種苗的選擇或處理不當, 下種期不適,下種技術(shù)粗放,氣候失調(diào)或病蟲危害等等原因都會造成缺苗。所以, 必須做好查苗補苗工作。補苗時期:在萌芽基本結(jié)束,蔗苗長出3-5片真葉時, 發(fā)現(xiàn)缺株斷行達50厘米以上的就要及時補苗。

補苗用種苗來源:

①用假植苗來補, 即在蔗溝兩端或田邊按下種量的5%多播一些蔗種,以備補苗之用。

②用預(yù)育苗來補;

③移密補稀;

④挖不留宿根的蔗蔸來補。補苗技術(shù):挖苗帶土,剪去半截葉片,澆足定根水。

2、間苗定苗

目的:拔除過多分蘗,減少養(yǎng)分消耗,使蔗株分布合理,生長健壯。

除蘗原則:可歸納為"五去五留",即:去弱留強,去密留稀,去遲留早,去病留健,去淺留深。在操作上需要"穩(wěn)"、"狠"相結(jié)合。"穩(wěn)"就是做到心中有數(shù),同時又留有余地。即根據(jù)甘蔗生長狀況和水肥管理水平,確定每畝有效莖數(shù)。在這個基礎(chǔ)上多留10-15%的苗, 同時大體上計算出每1米行長應(yīng)留的苗數(shù)。狠"就是在確定了應(yīng)留的苗數(shù)后,應(yīng)堅決間掉多余的分蘗, 以免白白消耗養(yǎng)分,影響生長。

間苗時間:一般在分蘗末期到伸長初期結(jié)合大培土進行。

3、中耕、除草和培土

除草:

甘蔗在封行之前,雜草容易生長,消耗養(yǎng)分遮蓋蔗苗, 所以要及時進行蔗田除草。一般結(jié)合中耕培土,以手工操作進行。 常用除草劑有"西馬津"和"阿特拉津"等,每畝用200-250克兌水50-75 公斤在甘蔗出苗之前噴霧處理土面,效果不錯,藥效長達3-4個月,噴藥1次就可解決苗期的雜草問題。

培土:

培土是甘蔗栽培上一項必須而又繁重的田間管理工作。一般要求進行三次。

小培土:在幼苗有6-7片真葉,出現(xiàn)分蘗時進行。培土高約3厘米有助于根系發(fā)育和促進早期分蘗的作用。

中培土:在分蘗盛期,蔗株開始封行時進行。培土高約6厘米,有促進生長的作用。

大培土:在伸長初期進行,培土高度20-30厘米。

作用:

①讓基部節(jié)與土壤接觸,誘發(fā)新根長出,形成更加龐大的根系,增強吸收能力, 促使地上部分迅速伸長;

②抑止后期分蘗的發(fā)生和防止倒伏。注意事項:將基部腳葉打掉, 使根點與土壤接觸。培土還能起到中耕、除草的作用,并結(jié)合施追肥進行。

4、灌溉和排水

甘蔗的需水規(guī)律:甘蔗一生需水量大但不耐澇,總的需水趨勢是"兩頭少,中間多"。即萌芽期、分蘗期和成熟期需水量少,伸長期需水量大。 因此蔗田應(yīng)分別保持"潤——濕——潤"狀態(tài)。云南氣候是冬春干旱,夏秋多雨。所以在甘蔗生長前期,需水量雖少, 但應(yīng)加強灌溉。伸長期時逢雨季,一般不需灌溉。云南有80%多的蔗地沒有灌溉條件。甘蔗不耐澇,蔗田積水會引起爛根,需及時排水。

5、剝?nèi)~和防倒

剝?nèi)~:隨著蔗莖的伸長,基部葉片自下而上逐漸枯黃,在甘蔗生長后期打去枯黃腳葉,有增產(chǎn)、促熟、增糖的作用。在濕熱蔗區(qū), 剝?nèi)~可以降低田間濕度減少氣根和側(cè)芽萌發(fā)對養(yǎng)分的消耗,減輕鼠害和病蟲危害。不打腳葉的情況:由于打腳葉增加了蔗田的通透性,土壤水肥蒸發(fā)量大。 所以干旱地不宜打腳葉,以利保水防旱;留種田不宜打腳葉,保證蔗芽不受損傷。

病蟲防治
病害防治

甘蔗最大的威脅來自于甘蔗病害。病害一經(jīng)發(fā)生,即使用藥劑防治,收效亦不理想,因病原入侵組織內(nèi)部,致使甘蔗首先在生理上、組織上和形態(tài)上發(fā)生病理變化,然后才表現(xiàn)各種病癥,而大多數(shù)殺菌劑無法進入甘蔗組織內(nèi)部發(fā)揮作用。因此,甘蔗病害的防治應(yīng)堅持"預(yù)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旨在消除一切有利于病原生長、發(fā)育、繁殖、傳播、致病等因素,用生物、物理、化學、機械的方法防治病害,使甘蔗病害受到最大限度的控制。

發(fā)病癥狀:

鳳梨病屬真菌性病害,主要侵染甘蔗種苗,使其不能萌發(fā)而造成嚴重損失。由留存在土壤中的病菌或感病種苗及其他感病寄主傳播。經(jīng)種苗兩端切口侵入,之后在薄壁組織間迅速蔓延。感病初期種苗切口呈紅色,并散發(fā)鳳梨香味,繼而中心薄壁組織被破壞,其內(nèi)部變空,呈黑色。輕度感病,雖可萌發(fā)生長,但生長勢弱,病情發(fā)展到一定程度,植株死亡。低溫、高濕,長期陰雨天氣或過于干旱等不利于蔗苗萌發(fā)的因素,均可誘使本病發(fā)生。

防治方法:

1、選種抗病品種:如粵糖64-395、華南56-12等;

2、選苗:選用無病健壯蔗苗、梢頭苗等作種;

3、掌握下種適期,冬植、早春植蔗采用地膜覆蓋;

4、種苗消毒、浸種處理:用50%多菌靈或托布津各1000倍液浸種10分鐘;或?qū)⒎N苗剝莢后用2%石灰水浸種12-24小時,或用清水浸種1-2天。

5、秋植采種及早春收砍宿根容易發(fā)生鳳梨病引起敗蔸,用2%石灰水或多菌靈、托布津1000倍液噴淋蔗樁

6、實行水旱輪作。

赤腐病

發(fā)病癥狀:

赤腐病屬于真菌性病害。主要為害蔗莖及葉片中脈。被害莖早期外表無任何癥狀,莖縱剖時,可見蔗肉紅色,中部夾雜與蔗莖垂直的白色圓形或長形斑塊,發(fā)出淀粉發(fā)酵的酸味,受害蔗葉中脈初期呈鮮紅色小點,迅速擴展為紡錘形,葉中央枯死成灰白色或稈黃色,邊緣呈暗紅色。病菌適宜生長溫度為27℃。通過螟害孔、生長裂縫等入侵。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

2、在52°C溫水中加50%苯萊特1500倍懸浮液浸種20-30分鐘,或用52°C溫水浸后再浸入0.2%-0.3%有機汞劑中2-3分鐘;

3、及時消滅螟蟲;

4、甘蔗收獲后,及時將病株、病葉燒毀。

黑穗病

發(fā)病癥狀:

黑穗病屬真菌性病害。以蔗莖頂端部生長出一條黑色鞭狀物(黑穗)為明顯特征,其黑穗短者筆直,長者或卷曲或彎曲,無分枝。感病蔗種萌發(fā)較早,蔗株生長纖弱。葉片狹長,色淡綠,節(jié)間短。宿根蔗、分蘗莖和干旱、瘦瘠而管理差的蔗田發(fā)病較多。高溫高濕,雨季或蔗田積水,旱后較多雨等,為本病發(fā)生的有利條件。傳播媒介主要是氣流。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

2、種苗消毒:用0.5%甲氧乙氯汞浸種5分鐘,或用50-52°C溫水浸種20分鐘;

3、適當多施磷鉀肥料以促使甘蔗早生快發(fā);

4、發(fā)現(xiàn)病株及時拔除并集中燒毀;

5、實行輪作,發(fā)病區(qū)不留宿根;

6、不在發(fā)病區(qū)采苗。

白葉病、崁紋病、葉枯病等。只要得了病,不管是什么病,一律無藥可醫(yī),只能整株拔除,燒掉,再好好禱告,祈盼不會傳染開來,這就需要勤快巡查,早期發(fā)現(xiàn),迅速撲滅。而更好的防治方法是育成抗病品種,不怕病害來襲。

折疊蟲害防治

甘蔗害蟲種類繁多,甘蔗生長不同時期,受不同蟲害威脅,對甘蔗產(chǎn)量及質(zhì)量均有很大影響。甘蔗蟲害的防治要因地制宜,以預(yù)防為主,根據(jù)害蟲的生活習性、發(fā)生規(guī)律,進行農(nóng)業(yè)、化學、生物等方法的綜合防治,最終達到"經(jīng)濟、安全、有效、簡便"地防治蟲害的目的。

甘蔗螟蟲

甘蔗螟蟲常稱為甘蔗鉆心蟲。是為害較普遍而嚴重的一類害蟲,以幼蟲蛀入甘蔗幼苗和蔗莖為害。在甘蔗苗期入侵生長點部位,造成枯心苗;在甘蔗生長中后期入侵蔗莖,造成蟲孔節(jié),破壞蔗莖組織,使甘蔗糖分降低,且易出現(xiàn)風折莖或枯梢,降低產(chǎn)量。苗期由蔗螟造成的枯心苗率一般在10%-15%,低者2%-5%,高者可達20%-40%,減少甘蔗單位面積的有效莖。甘蔗拔節(jié)后,幼蟲鉆蛀蔗節(jié),造成螟蛀節(jié),一般為5%-10%,高者達20%-30%。甘蔗伸長期受蟲害造成"死尾蔗"。甘蔗在整個生長過程中受多種螟蟲為害,每畝損失約0.25-0.5噸,為害甘蔗的螟蟲主要有黃螟、條螟、二點螟、大螟和白螟等五種。

防治方法:

1、消滅越冬蔗螟、減少蟲源;甘蔗收獲時用小鋤低砍,及時清除蔗田殘莖、枯苗、枯葉,就地集中燒毀。蔗螟成蟲羽化前,將秋、冬筍砍除。白螟發(fā)生為害的地區(qū),榨季開始后,可集中人力把發(fā)生枯梢的蔗莖,先砍送交糖廠,以防治越冬白螟。不留宿根的蔗田,將蔗頭犁起燒掉或?qū)⒄崽锝?天,消除越冬蟲源。除此之外,選擇無螟害的健壯蔗苗作種苗,用石灰水浸種,可防止蔗種傳播螟害。適當提早植期,或推行冬植施足基肥,使分蘗早生快發(fā),減少螟害形成缺株。實行輪作,如甘蔗與水稻、番薯或蔬菜輪作,可減輕蔗螟為害。

2、割除枯梢可顯著減輕為害。

3、及時處理枯心苗:枯心苗發(fā)生后和成蟲羽化前處理,先用小刀將枯心苗莖腳泥拔開,然后向蟲口附近斜切下去,刺死幼蟲。

4、藥劑防治 :

① 苗期以二點螟為主的蔗區(qū),甘蔗下種后,蓋上基肥,每畝施用2%樂果粉10kg或3%呋喃丹顆粒劑3-4kg,均勻撒施于植溝內(nèi),再覆土,整個苗期不再防治,螟害枯心顯著減少,對天敵傷害也最小,同時還可防治蔗龜、白蟻等地下害蟲及白螟。

② 發(fā)現(xiàn)剛孵化的條螟幼蟲集中于甘蔗心葉食害,造成"花葉"時,可用50%殺螟丹1000倍液,每畝噴100kg;或用90%敵百蟲結(jié)晶500倍液噴霧,或用25%亞胺硫磷500倍液噴霧,或用25%殺螟腈500倍液噴霧。上述藥劑重點噴霧蔗梢部三丫葉處,效果好。如果幼蟲進入莖內(nèi),則效果不佳。

③苗期以黃螟為主的蔗區(qū),在卵盛孵期每隔10天用5%殺螟松乳劑500倍液噴霧;或用90%敵百蟲結(jié)晶500倍液噴霧1次,要噴在三丫葉處。

5、生物防治:赤眼蜂是一種卵寄生蜂,能寄生于黃螟、二點螟、條螟等多種害蟲的卵,使其不能變成幼蟲,而孵化出的赤眼蜂,將蔗螟消滅于卵期。

6、性誘劑迷向法防治:其作用機理就是在蔗田中散放出一定數(shù)量的性誘劑(仿生化合物,劑型為中空塑料管或線),氣體彌漫于螟蛾交配活動層空間,干擾雄蛾,使其辨別不出雌蛾所在的方位,從而中斷雌雄蛾性信息聯(lián)系,中止交配活動,大大減少其繁殖量和蟲口密度,是防治螟蟲的一項新技術(shù)、一條新途徑。

棉蚜蟲

甘蔗棉蚜蟲群集于葉片背部中脈兩旁,以刺吸式口器插于葉中吸食汁液,使蔗葉枯黃凋萎,并排泄蜜露于葉片上,導(dǎo)致煤煙病發(fā)生,降低甘蔗光合作用。

防治方法:

1、消滅越冬蟲源:消滅有翅蚜于遷飛擴散前(11月中下旬開始大量遷飛)。對越冬寄主(割手密、蘆葦、雜草等)進行清除,同時對秋植蔗進行噴藥,以消滅越冬蟲源。

2、及早檢查和消滅蔗田中新生小蚜群,6-7月間棉蚜在大田呈點狀發(fā)生,尚未大量擴散時,抓緊消滅。

3、人工抹殺:用纖維織物制成掃把,抹殺蔗葉上的棉蚜,抹殺時如蘸些藥液,效果更佳。最好選擇上午棉蚜群集未分散時進行。

4、春、秋、冬植蔗和宿根蔗避免互相靠近、鄰接,以減少傳播條件。

5、保護天敵:蔗田中主要有十三星瓢蟲、雙星瓢蟲、食蚜虻、草青嶺等能捕食蚜蟲,要加以保護。

6、藥劑防治:用40%樂果1000倍液噴霧;或用40%樂果和80%敵敵畏各250克加水750升噴殺;或用1200倍50%殺蟲靈(乙酰甲胺磷)噴殺。也可用40%樂果5倍液或50%磷胺10倍液涂蔗莖,將有蟲株的基部第二片青葉剝?nèi)?然后用毛筆或自制棉球沾上藥劑于葉痕處環(huán)涂一圈,使其內(nèi)吸殺蟲。

粉介殼蟲

蔗粉介著生于蔗莖的節(jié)下部蠟粉帶或幼苗基部,吸食甘蔗組織內(nèi)汁液,排泄蜜露于莖的表面,常引起煤煙病的發(fā)生。靠種苗傳播,或在連作蔗地搬遷。在溫暖少雨的冬、春季,可助長其發(fā)育繁殖,若溫度與雨量都適宜時則大量發(fā)生。在水肥條件差、甘蔗生長不良的蔗田發(fā)生較多。

防治方法:

1、嚴格選用無蟲害健株作種苗,杜絕種苗傳播。

2、注意剝除蔗葉,特別是蟲害盛發(fā)期間。

3、下種前采用藥劑處理種苗:用50%氯丹加80%敵敵畏(1∶0.5)400倍液浸種消毒2分鐘,收效好,并可兼治多種地下害蟲,或用2%石灰水浸種24小時,也有殺蟲效果。

蔗龜

蔗龜種類很多,其中以黑色蔗龜(突背蔗龜)和黃褐色蔗龜(齒緣金龜子)二點褐金龜和綠色金龜?shù)茸顬閲乐。黑色蔗龜成蟲及所有蔗龜幼蟲都咬食蔗根及蔗莖地下部,在苗期形成枯心苗,造成缺株,減少有效莖;而后為害地下莖部,受害蔗株遇臺風易倒伏,遇干旱蔗葉呈黃色,葉端干枯,影響甘蔗產(chǎn)量及蔗糖分。蔗龜咬食宿根蔗地下部的蔗芽和蔗根,致使翌年宿根發(fā)株少,影響甘蔗產(chǎn)量。

防治方法:

1、實行輪作與深耕:有條件的地方可實行水旱輪作,避免連作或長期旱-旱連作。由于幾種蔗龜?shù)挠紫x一般分布在蔗頭附近10-20cm深處,化蛹時可深達20cm以上,因此,不留宿根的蔗地要及早進行深耕,可致部分幼蟲及蛹于死地。

2、灌水驅(qū)殺:黑色蔗龜特別怕水淹,在5月份成蟲盛發(fā)期,放水浸蔗地,讓水漫過畦面10分鐘,驅(qū)使成蟲浮出水面,立即組織人力捕殺,并及時排水,以免影響甘蔗生長。防治幼蟲也可使用此法,于甘蔗收獲前后,放水入蔗地,水浸過泥面,浸6天左右,地下幼蟲可全部淹死。

3、燈光誘殺:在成蟲盛發(fā)期用黑光燈進行誘殺。

4、藥劑防治:蔗龜為害嚴重的蔗區(qū),在新植蔗下種時,用3%呋喃丹顆粒劑3-4kg/畝施放于蔗溝內(nèi)種苗上,然后覆土;黑色蔗龜成蟲為害初期,每畝用90%敵百蟲500克或50%辛硫磷500-750克對水1000-1500公斤淋施于蔗行間。

薊馬

甘蔗薊馬在中國主產(chǎn)蔗區(qū)均有分布。其體型細小,成、若蟲喜背光環(huán)境,常棲息于尚未展開的甘蔗心葉內(nèi)以銼吸式口器銼破葉片表皮組織,吸吮葉汁,破壞葉綠素,影響光合作用。待葉片展開后,呈黃色或淡黃色斑塊。薊馬為害嚴重時,葉尖卷縮,甚至纏繞打結(jié),呈現(xiàn)黃褐色或紫赤色。

薊馬主要在甘蔗苗期和拔節(jié)伸長期發(fā)生為害,一般發(fā)生在干旱季節(jié),并繁殖特別快。如蔗田因積水或缺肥等原因,造成甘蔗生長緩慢時,薊馬為害便會加重;高溫和雨季來臨后,薊馬的發(fā)生會受到抑制。苗期生長慢的甘蔗品種受害程度比生長快的嚴重。

防治方法:

1、施足基肥,促進苗期甘蔗生長旺盛,加速心葉展開,以減少為害。

2、藥劑防治:用 40%樂果乳劑或50%馬拉硫磷乳劑1000倍液噴心葉;40%敵敵畏1200倍液或殺螟松1000倍液噴心葉。

主要價值
營養(yǎng)價值

營養(yǎng)成分

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甘蔗中含有豐富的糖分、水分,此外,還含有對人體新陳代謝非常有益的各種維生素、脂肪、蛋白質(zhì)、有機酸、鈣、鐵等物質(zhì)。甘蔗不但能給食物增添甜味,而且還可以提供人體所需的營養(yǎng)和熱量。含蛋白質(zhì)、脂肪、糖類、鈣、磷、鐵、天門冬素、天門冬氨酸、谷氨酸、絲氨酸、丙氨酸、纈氨酸、亮氨酸、正這氨酸、賴氨酸、羥丁氨酸、谷氨酰胺、脯氨酸、酪氨酸、胱氨酸、苯丙氨酸、γ-氨基丁酸等多種氨基酸,延胡索酸、琥珀酸、甘醇酸、蘋果酸、檸檬酸、草酸等有機酸及維生素B1、B2、B6、C。榨去汁的甘蔗渣中,含有對小鼠艾氏癌和肉瘤180有抑制作用的多糖類。

甘蔗汁的營養(yǎng)成分列表(每100克中含)


藥用價值

功效主治

甘蔗味甘、澀,性平,無毒。

主治下氣和中,助脾氣,利大腸,消痰止渴,除心胸煩熱,解酒毒;還可治嘔吐反胃,寬胸膈。甘蔗與酒共食,生痰;多食,發(fā)虛熱,引起鼻出血。燒灰存性,研末,小兒頭瘡白禿,頻涂可愈。注意燒的煙勿入人眼,否則能使人視力下降。

治反胃:用甘蔗汁七升,生姜汁一升,和勻,日日細咽。

治小兒口腔潰瘍:用甘蔗皮燒研,擦患處。

食療作用

甘蔗味甘、性寒,歸肺、胃經(jīng);具有清熱解毒、生津止渴、和胃止嘔、滋陰潤燥等功效;主治口干舌燥,津液不足,小便不利,大便燥結(jié),消化不良,反胃嘔吐,呃逆,高熱煩渴等。

適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脾胃虛寒、胃腹寒疼者不宜食用。甘蔗是能清、能潤,甘涼滋養(yǎng)的食療佳品,古往今來被人們廣為稱道,就連那些清高儒雅的文人墨客們對其也情有獨鐘。唐代詩人王維在《櫻桃詩》中寫道:"飲食不須愁內(nèi)熱,大官還有蔗漿寒。"而大醫(yī)學家李時珍對甘蔗則別有一番見解,他說:"凡蔗榕漿飲固佳,又不若咀嚼之味永也",將食用甘蔗的微妙之處表述得淋漓盡致。[5]

附方:

甘蔗萊菔湯:

甘蔗200g,鮮蘿卜150g。切碎,加水煮至蘿卜爛熟,去渣取汁,隨量服用。

源于《山清家供》。本方取其"蔗能化酒、蘆菔能化食也。"二者同用,可奏清熱除煩、解酒毒和化食下氣之效。用于酒食過度,煩熱面赤,嘔逆少食。

甘蔗生姜汁:

甘蔗250-500g,生姜15-30g。分別切碎,略搗絞汁,和勻服用,或煎熱服。

可分3-4次服。

源于《梅師集驗方》。本方用蔗汁益胃和中,生姜下氣止嘔。蔗汁雖寒,姜汁雖溫,但合用則性較平和。用于陰液不足,胃氣上逆,反胃嘔吐,或噎膈飲食不下。

蔗漿粱米粥:

甘蔗500g,切碎略搗,絞取汁液,加粟米(青粱米)60g,加水適量,煮成稀粥食。

源于《董氏方》。本方取甘蔗汁益胃生津、潤肺燥,取粟米益脾胃;二者又皆能除熱。用于脾肺不足,陰虛肺燥,煩熱咳嗽,咽喉不利。

搭配宜忌

黃金搭檔

甘蔗+白蘿卜+百合:一同榨汁,常飲對氣管炎、肺結(jié)核有輔助治療作用。

甘蔗+肉:用甘蔗汁與牛肉制成的甘蔗牛肉丸,味道甜而不膩,又嫩又香,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脂肪、鈣、磷、鐵、煙酸及維生素E等多種營養(yǎng)素。

甘蔗+山藥:咳嗽有痰者,可以將山藥碾成泥取半碗,甘蔗榨汁取半碗,二者混合拌勻,隔水蒸熟后食用,對身體非常有好處。

搭配誤區(qū)

甘蔗-魚筍:《本草綱目》記載:"甘蔗與魚筍之類同食,皆不益人。"具體藥理不明。

甘蔗-白酒:雖然甘蔗有解酒功能,但不能與白酒同食,同食易生痰。

甘蔗汁-葡萄酒:甘蔗如與葡萄酒同食,會降低機體對的吸收。

經(jīng)濟價值

甘蔗還可制成蔗糖酯、果葡糖漿等。

蔗渣、廢蜜和濾泥等可制成紙張、纖維板、碎粒板、糠醛、飼料、食用品培養(yǎng)基、酒精、干冰、酵母、檸檬酸、賴氨酸、冰醋酸、味精、甘油、水泥、肥料等。

蔗梢、蔗葉、蔗渣糠、廢糖蜜或酒精廢液作牛、等可作反芻動物的飼料;把糖蜜、濾泥摻到谷物類飼料中可制成顆粒飼料;糖廠排出的廢渣、廢液又可作甘蔗的肥料。

甘蔗是中國制糖的主要原料。在世界食糖總產(chǎn)量中,蔗糖約占65%,中國則占80%以上。糖是人類必需的食用品之一,也是糖果、飲料等食品工業(yè)的重要原料。同時,甘蔗還是輕工、化工和能源的重要原料。因而,發(fā)展甘蔗生產(chǎn),對提高人民的生活、促進農(nóng)業(yè)和相關(guān)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乃至對整個國民經(jīng)濟的發(fā)展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甘蔗文化
甘蔗起源

甘蔗原產(chǎn)地可能是新幾內(nèi)亞或印度,后來傳播到南洋群島。大約在周朝周宣王時傳入中國南方。先秦時代的"柘"就是甘蔗,到了漢代才出現(xiàn)"蔗"字,"柘"和"蔗"的讀音可能來自梵文sakara。10到13世紀(宋代),江南各省普遍種植甘蔗;中南半島和南洋各地如真臘、占城、三佛齊、蘇吉丹也普遍種甘蔗制糖。

亞歷山大大帝東征印度時,部下一位將領(lǐng)曾說印度出產(chǎn)一種不須蜜蜂就能產(chǎn)生蜜糖的草。公元6世紀伊朗薩珊王朝國王庫思老一世(不朽的靈魂)(Khosrau I Anushirvan)將甘蔗引入伊朗種植。8到10世紀甘蔗的種植遍及伊拉克、埃及、西西里、伊比利亞半島等地。后來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者又把甘蔗帶到了美洲。

雜交歷史

自1953年在海南建立雜交育種場以來,中國大陸各地甘蔗科學研究單位相繼開展了甘蔗新品種的選育和研究,迄今已育成100多個甘蔗品種供生產(chǎn)使用,推動了中國蔗糖事業(yè)的發(fā)展。如廣東的粵糖57-423、86-368,廣西的桂糖11號、桂15,福建的閩糖70-611,云南的71-388、89-151等。1998-1999年全國面積最大的五個品種為:桂糖11、新臺糖10號、選三、粵糖63-237、新臺糖16,分別占全國總面積21.04%、9.27%、8.72%、6.77%和6.53%。甘蔗育種需要有性雜交,而繁殖則是無性繁殖。品種內(nèi)的每株甘蔗都是相同的基因型,除非偶然發(fā)生突變,否則非常一致。世界各國育成的品種大多是3-5個甘蔗原種的雜交后代,繼而進行品種間雜交和回交育成,基本上是同質(zhì)遺傳型組成品種的再組合,故導(dǎo)致甘蔗品種近親繁殖,遺傳基礎(chǔ)狹窄,血緣相近,致使近30年來甘蔗育種在產(chǎn)量、糖分和抗性等方面一直難有較大突破。因此,世界甘蔗育種界十分注重甘蔗種質(zhì)資源的搜集、研究和利用,以期擴大血緣,豐富遺傳基礎(chǔ),創(chuàng)造有突破性的親本材料和優(yōu)良品種。

發(fā)明與傳說

李時珍說:蔗,是脾之果。蔗漿甘寒,能瀉火熱。如煎煉成糖,則甘溫而助濕熱。自古以來就知道蔗漿消渴解酒。前人只知酒與蔗共食可生痰,難道不知它還有解酒除熱之功效嗎?又說沙糖能解酒醉,殊不知即已經(jīng)煎煉,便能助酒為熱,與生甘蔗漿的本性完全相反了。據(jù)晃氏《客話》講:甘草遇火則熱,麻油遇火則冷,甘蔗煎糖則熱,煮水成湯則冷。

  • 云南古法黑糖紅糖純手工制作,無添加劑,純甘蔗汁榨取

    產(chǎn)品規(guī)格:
    凈含量500克
    產(chǎn)品數(shù)量:
    10000
    經(jīng)營模式:
    服務(wù)型
    執(zhí)照認證:
    未認證
    最近更新:
    2021/4/14 16:22:37
    經(jīng)營品牌:
    健滋道
    老姜黑糖什么時間喝好_可以天天喝嗎 老姜黑糖具有溫經(jīng)散寒、驅(qū)寒的功效,很適合體寒的女性服用。那么老姜黑糖什么時間喝好_?可以天天喝嗎? imgsr
    ¥8.5元/罐

    所在地:陜西咸陽

    興平市店張凱利婷食品專營店

  • fw8104甘蔗榨汁機軋輥修復(fù)堆焊耐磨焊條

    產(chǎn)品規(guī)格:
    3.2/4.0/5.0mm
    產(chǎn)品數(shù)量:
    5000
    經(jīng)營模式:
    生產(chǎn)型, 貿(mào)易型
    執(zhí)照認證:
    未認證
    最近更新:
    2025/3/20 17:42:06
    經(jīng)營品牌:
    fw8104堆焊耐磨焊條經(jīng)常用于:甘蔗榨汁機軋輥、斬蔗刀、飼料粉碎機刀片、沖擊鉆探鉆頭、打井用鑿、推焦機滑輪等部件的表面堆焊或修復(fù)。堆焊層空冷硬化,韌性好、抗裂性好,適用于較大沖擊載荷條件下的抗磨粒磨損或金
    ¥25元/kg

    所在地:河北邢臺

    清河縣點固焊接材料有限公司

  • 廣西甘蔗裝卸廠家沃爾華出品880-9a輪式裝卸機

    產(chǎn)品規(guī)格:
    產(chǎn)品數(shù)量:
    100
    經(jīng)營模式:
    生產(chǎn)型
    執(zhí)照認證:
    未認證
    最近更新:
    2017/12/8 14:27:53
    經(jīng)營品牌:
    輪式裝卸機、小型挖掘機、蔗木裝卸機 輪式蔗木裝卸機產(chǎn)品特點:1、結(jié)構(gòu)件自主生產(chǎn),全過程質(zhì)量控制。受力部件進行有限元分析,關(guān)鍵焊縫全部經(jīng)過無損探傷檢測。 2、車體是我公司成熟車型
    ¥168000元/輛

    所在地:山東濟寧

    濟寧富安達工程機械有限公司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 合作代理 | 客服中心 | 幫助信息 |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加入收藏夾 | 意見反饋 | 快遞查詢 | 漢字轉(zhuǎn)換 | RSS訂閱
©2013-2015h665.cn 版權(quán)所有 粵ICP備14027189號-5 湘公網(wǎng)安備 43052302000106號

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24小時舉報電話:13437489760 admin@h665.cn